户口的由来

次阅读

2021-10-09 14:43:33

户口的由来

  据甲骨文记载,商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尚书多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可见当时已有了人头统计。这可以视为我国户籍登记制度的萌芽。

  西周时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据周礼秋官司民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辩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周朝已有了户籍登记制度的雏形。

  管子禁藏已有户籍田结的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战国初期政治经济尚较落后的秦国于献公十年实行户籍相伍的制度。周知民数已成为立国之本。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规定男子不论成丁与否,一律登记年龄。

  汉书地理志保存了最早的全国户口记录。以后历代均定期分类审编,用以稽查人口,征课赋税,调派劳役。隋炀帝大业 五年、 明太祖洪武三年都曾进行全国规模的人口调查。

  根据北朝西魏大统13年敦煌地区的计账文卡看,从黄(1至3岁)、小(4至9岁)到老(60岁以上)、侯(残疾、废疾、笃疾),从家庭成员到奴婢、养子都登记在册。这种户籍格式,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清雍正时将丁税摊入田赋,户籍失去征调赋税的作用。

  乾隆三十七年遂停止编修。解放前旧中国的户籍属保甲制度的一部分。新中国 的户籍记录各户成员的姓名、年龄、籍贯、职业、婚姻、文化程度等项,主要用于社会管理和人口统计。

  民国时期先后出台了户籍法(1931年)和户口普查法(1947年),推行国民身份证制度(1946年),建立了各级户政机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