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名称的由来

次阅读

2021-05-17 17:15:06

饺子名称的由来

  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这时正值数九隆冬,他在回乡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

  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可是张仲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舍到大年三十。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从此以后,每到冬至,人们就想起张大夫为乡亲治病的情景,也模仿着做娇耳的办法,做起了食品。为了区别“娇耳汤”的药方,就改称为“饺耳”。因叫着别嘴,后来人们就叫它“饺子”了。天长日久,形成了习俗,每到冬至这天,家家都吃饺子。

  饺子又叫“交子”,据史料记载这名称的来历与我国大年三十夜食饺子的习俗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中最隆重的节日,大年三十晚上,有守夜辞岁的习俗。守夜辞岁的活动在各个地区都有所不同,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叫包辞岁吃。它是指在大年三十夜把备好的肉、菜剁成馅,其中的肉和菜谐音为“有财”,因此在剁时往往要弄出大的声响,让左右邻居听见,馅调好后和面擀皮将它包成月牙形的食品,到午夜十二点时下锅煮熟全家共食,这就叫包辞岁。

  按旧时天干地支的计时法,午夜12点为“子”时,又称“子夜”,子时钟声一响人们便由旧的一年迈进了新的一年,称为“更岁交子”。习俗中在子时吃的这种带馅食品完全是为了辞旧岁迎新年,因此人们便把它称为“交子”,口耳相传,便得此名。后来用于书写时,因为“交子”为食品的一种,便在前边加上“饣”,于是成为“饺子”。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